您好,欢迎来到江苏长江衡器有限公司唯一官网!

  • 16
  • 销售热线:400-1036-989
    15052900989

微信二维码
引进德国精密技术
当前位置:首页 » 长江衡器资讯中心 » 行业动态 » 谈一谈度量衡的“钱”(二)

谈一谈度量衡的“钱”(二)

文章出处:网责任编辑:人气:-发表时间:2025-09-23 15:56:00【

谈一谈度量衡的“钱”(二)

中国古代的衡制发展到唐代,在“铢、两、斤、钧、石”衡制五个基本单位之外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单位“钱”。据《唐会要》记载,“[唐”武德四年,铸开元通宝钱,径八分,重二铢四紧”;清《古今图书集成》记载,“唐武德四年铸开元通宝钱……积十钱重一两……所谓二铢四萦者,今清一钱之重”。

从这两段记述可见,一个唐武德年间的开元通宝钱的重量是二铢四紧,因1=10紧,则二铢四紧即2.4铢,而10个唐开元通宝钱的重量又正好是24铢即1两,那么一个唐开元通宝钱重量正好是1/10两,这样也就以“钱”代替“铢”形成了一个与“两”之间为十进制的新的衡制单位,1=10钱。

宋代在衡制单位的命名中,“铢”已经逐渐被弃用,并且在唐时确定的衡制单位“钱”之下又增设了“分”“厘”“毫”“丝”“忽”等衡制单位。而这些“钱”之下的单位原本是度制单位,“将长度单位移于衡制,这是宋代的一个创造6”。宋代及宋代之后,衡制单位主要有“石”“钧”“秤”“斤”“两”“钱”“分”“厘”“毫”“丝”“忽”等,其中“两”之下各单位间换算均为十进制。正如《宋史·律历志》所载,“忽万则分,丝则千,毫则百,厘则十,转以十倍倍之……”,即1=10钱,1=10 分,1=10厘,1=10 毫,1=10丝,1=10 忽。

 

自唐代出现衡制单位“钱”后,前文已述因“黄钟律管”“容黍定重”的不确定性,唐以后历朝历代的“钱”的量值也有差异。唐时1钱约合4.169;宋、元时1钱约合4;明、清时1钱约合3.73 克。清末“新政”期间,为推进度量衡统一,1908年清政府农工商部和度支部会奏拟订的《度量权衡画[]一制度总表》中依然“恪守祖制”采用“营造尺库平制”,规定库平两1=37.301克,则1=3.73 克。(摘自(衡器)期刊,请勿转载)